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明理大讲堂(第十六讲)|孙腾骞
9月9日下午6时,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明理大讲堂(第十六讲)在8号楼报告厅举行。我校2007届优秀校友孙腾骞博士重返母校,为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2025级高一新生带来了一场题为《新型显微镜与智慧视觉技术以及我的这些年》的精彩报告。
孙腾骞博士2007年毕业于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,后于南开大学完成本科至博士阶段的学习,并在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,研究方向为光学显微成像及光学检测。现任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拔尖人才、博士生导师,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、南京市企业专家、浙江省省派“科技副总”。他在光学显微系统、光学检测仪器、机器视觉领域拥有近20年的设计与开发经验,曾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(973计划)及2项NIH R01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,主持和参与项目总经费2000余万元,研究内容涵盖新型显微技术开发、机器视觉、光学成像检测等。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,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.5,授权知识产权10余项。
报告中,孙博士以“高中-我的大学”“科研的日子”“在业界”“科研转化之路”四个板块为主线,结合自身从商丘一高到南开大学、从实验室到产业界的成长轨迹,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他的求学、科研与技术转化历程。他特别回顾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体会,强调“学习方法比学习内容更重要”“做事要专注”。
《浅草集》 木叶文学社
(第一排左起:马思雨 王恩芹 李雨 杨香玉;第二排左起:徐永杰 李培根 谢朋 马鹏程 孙腾骞;第三排左起:詹智胜 丁一 郭梓嘉)
在介绍科研工作时,孙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主导开发的扫描折射率显微镜(SFRIM)、扩张随机光学重建显微镜(ExSTORM)及轴向成像显微镜等多项国际先进技术,并分享了在cancer discovery、PNAS、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的经历。他还展示了深度学习辅助活细胞成像、高分辨率遥感镜头设计、智慧视觉检测系统等在生物医学和工业检测中的前沿应用。
围绕“科研转化”,他重点介绍了团队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光学成像技术相结合,针对物流分拣、宝石鉴定、台球训练等具体场景开发出多项创新解决方案,如“Eagle AI视觉系统”“智慧物流规划系统”“便携式宝石鉴定仪”及“台球AI教练系统”等,体现了“知识驱动+数据深加工”的技术理念,彰显了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重要价值。
整场报告内容充实、语言生动,既有科学研究的深度,也充满人文关怀的温度。孙博士以学长的身份亲切寄语高一新生:“走出去,看一看更广阔的世界”,鼓励大家勇敢追梦、脚踏实地、专注当下、赢在未来。
此次报告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科学视野,激发了他们对光学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兴趣,也强化了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纽带,彰显了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育人成果与校友反哺母校的优良传统。